AI炒股 - 人工智能炒股软件

AI操盘,还会有股灾吗?

ai炒股2024-01-21 00:22:5073


有时评人及网红讨论,由于美股免除大部份交易税项,「AI操盘」占整体交易的90%左右。香港的股票印花税率不低,还要买卖皆须征收,AI交易则只占港股成交的10%左右。过去5年以来,港股市值及交易金额亦在不断萎缩。

港股不振有很多不同的理由,近年兴起「AI操盘」而港股未能分一杯羹,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如果港府免除所有股票印花税,当然总会对股市有正面影响,但能否让港股即时起死回生呢?却始终是未知之数。



我们暂且不论香港印花税的问题,先集中讨论一下「AI操盘」。

时评人及网红认为,过去的经济及财金周期皆受到投资者的「情绪影响」。在市道畅旺时「过度乐观」,在经济不景气时则「过份悲观」。由于投资行为未能做到「完全客观」,且经常带有非理性的「情绪」,才会造成一次又一次的「泡沫」及「股灾」。

此外,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亦曾说过,投资是取决于「别人的看法」,未必是投资产品本身之价值。当世界金融市场改由「AI操盘」主导后,会否可以把「泡沫」及「股灾」的幅度及频率减至最低呢?

1. 「AI操盘」并非新事物。过去30多年早有「电脑程式操盘」:

「电脑程式操盘」的「故事」都是大同小异,多由著名大学教授及数学家建讲,他们分析了过去几十年以来的数据,并作出比对,最后写成电脑程式,由电脑代替人力「操盘」,并决定及执行高频买卖,避免人类受「主观情绪」左右而作出有违初衷的投资决定。

这些「电脑程式操盘」的基金,推出时皆号称为「不败神话」,大约由90年代开始大行其道,至2008年后便似乎有些失色。多年以来,「电脑程式操盘」并没有真正的「不败神话」,反而大都「铩羽而归」。

简单来说,「电脑程式操盘」够客观了,也没有「主观情绪」了。但它们仍然无法逃过股灾。其投资模式亦没有因为没有「主观情绪」而大赚。

尽管「AI操盘」应该是模坊了人类学习及思考能力,并可以吸纳更多数据,理应是「更上一层楼」,但从「电脑程式操盘」的例子可见,人类的「非理性」及「主观情绪」并非造成「泡沫」及「股灾」的唯一理由,甚至乎不是主要的元素。

2. 难敌「内幕交易」及「资讯不对称」:

我们先简单假设股价取决于「公司价值」。「公司价值」取决于集团的业绩及财务状况。假设AI可以对每一个与公司相关的消息及公告作出反映,便能及时作出投资决定,并调控投资组合的比重,或做好对冲,最终达至「利润最大化」。与「电脑程式操盘」不同,「AI操盘」还可以像人类般不断吸收新知识及资讯,并不断调整投资策略。如果市场由AI主导,财金市场的效率会大幅提升,股价会以少于一秒钟便极速调整,资讯流通,并渐趋「对称」;股价时刻都真实反映现况,「泡沫」及「股灾」出现的机率便会降低。最低限度来说,以「AI操盘」或可以让投资者「趋吉避凶」。事实是否如此?

以流行当世的「财金理论」来推敲,似乎「AI操盘」主导后,很快便可以达至这「大同世界」。但我们不妨重新检视一下这些「财金理论」的真确性。

资讯越流通及越泛滥,是否会让股价更平稳?还是波幅更大?以常理计,公司越多消息及新闻,只会让股价的波幅更大。上市公司的业绩公告由每年一次,改为每年2次,最终改为每年4次,在教科书的理论观点上,这增加了公司的透明度,让资讯更流通,减少「不对称」的情况。但实际上,财务公告越频繁,只会造就更多炒卖的机会。教科书告诉我们,频繁的消息在短期内刺激股价上落,但会更有效率地及时反映真实价格,最终长远来说使股价更平稳。可是,实际上每一个消息都是炒上或炒落的时机。股价波幅扩大,亦会反过来影响公司的「内在价值」。

还有,传统智慧来说:「世上只有买错,不会有卖错」。资讯永远不可能真正的「对称」。「AI操盘」也敌不过「资讯不对称」。

持有任何内幕消息的人,都可以动悉先机。即使很多国家于股市上严打「内幕交易」,但其实亦「杀之不尽」,灰色地带极多。此外,股市尚有管制,但汇市及央行利息等更重大的财金范畴,各国都没有真正的监管。

举例说,任何美联储局官员在减息前购入美债,亦不能算是「内幕交易」(我们有很多合情合理的说法去解释这不是「内幕交易」。会有人告诉我们,只是联储局官员比较聪明及理解宏观经济情况,或他们早已把投资决定交由独立经理人,每一个决定都与官员本身不相干)。股市的「灰色地带」甚多,宏观的汇市及政府债市等,更是「无法无天」。



公司的业绩表现及财务现况会影响股价走势,但各国政府的宏观财政政策及央行的货币政策才是真正主宰股市、债市及汇市升跌的重大因素。

AI最多只能从网上搜集到所有公司及宏观资询。但始终是人类,才是真正掌握这些资料的人。AI只能分析「历史」,但对于「未来」,或尚在人类脑海里的每一个决定,都不可能全盘理解。AI只能作出最合理的捕捉及预算,但仍然不敌「内幕交易」,世上亦不可能真正有「资讯对称」的情况。

3. 解决不了「代理」及「造假」问题:

AI的运算再厉害,始终仍会有「资讯不对称」的情况,更胜不了「内幕交易」。但如果有一天,绝大部份世界各国的政府机构、大集团及所有中小企的决策都交由AI负责,并可以任意及即时地传送到互联网上,这种「资讯不对称」的情况将会趋近于消失。或许AI对世界将会有通盘的理解,反而人类会被蒙在鼓里。

但除了「资讯不对称」之外,我们先要留意的就是「代理」及「造假」问题。08年的金融海啸爆发之际,不仅主流经济学家及投资专家始料不及,即连以电脑作分析及交易的基金亦预测不到。

有不少财金界人士认为,当时以电脑分析及交易的操盘系统,尚未累积足够的资讯及经验。换句话来说,就是统计数据不够多,所以才会失算。

但问题是,以「AI操盘」到底需要多少数据?超过100年的美国股市交易数据还未够?08年后,再多16年的交易资料便可以了?

08年的最大问题,其实是根源性的「经纪问题」。当年,美国房地产市场畅旺,地产经纪及中介为买家申请银行货款,估价行乐于做住宅估值,银行则照单全收,并把房贷售予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则把房贷款重新包装,让独立评级机构简单地作一些评级,再卖给投资者。

由于整条产业链的人也不用负责,便会有「经纪问题」。地产经纪、中介服务机构,投资银行及评级机构等只赚取一点佣金及服务费,如房贷成为坏账的话,最多是影响商誉,怎样也不会「烧身」。

传统以来,商业银行借出房贷,是最终的「负责人」。就算整条产业链的人不用负责,商业银行仍会为每笔贷款进行审批。每间银行亦会限制房贷总规模。监管机构还会审查每间商业银行的贷款及坏账情况。

但当商业银行把房贷不断打包卖给投资银行后,便不用再担心坏账了,它们还会认真分析每一笔房贷吗?

除了「经纪问题」一直存在之外,亦有「造假问题」。在财金世界里,当然会有「造假问题」。有的「造假」属合法,有的不合法。不合法的又再分被发现的,及没有人知道的。AI怎样分真假呢?

根本性问题是,如果输入数据的人存有「经纪问题」及「造假问题」,AI有能力察觉得到吗?又有什么应对之法?

4. 股价反映公司价值,还是创造价值?

我们假设「AI操盘」可行,只以一个角度去看「财金世界」。大部份人认为,公司业绩好,财务表现稳健,未来便会有发展潜力。只要AI可以清楚理解每一个公司数据,便可以真正计算清楚公司的「内在价值」,并可以在股票市场里赚钱。

但到底是「股价」反映「公司价值」,还是「股价」决定了「公司价值」呢?绝大部份财金理论都只会讨论前者,而全盘忽略「股价」还可以反过来影响「公司价值」的实况。

举例说,某公司可以借一个「假消息」被「炒上」。公司股价被「炒上」后,可以伺机「集资」,发行新股也好,发债亦可,向银行借款都可以。筹集资金后,便可以用作投资,甚至乎「化虚为实」,把「假消息」变为「现实」。反过来说,一间实力雄厚的公司,亦可以因一个「假消息」而被抛售,甚至乎形成「骨牌效应」,反过来被债权人及生意伙伴「追债」,最终要倒闭。

以「AI操盘」,并非只静静的当一个「旁观者」,或好整以暇的只分析每间公司的价值及股价走势。所有投资者不仅是「旁观者」,亦是「参与者」,其每一个投资决定,都会有可能左右每间公司的前景及存亡。

因此,AI仍要与其他对手进行博奕。AI要估计其他人类想什么,将会做什么。AI之间也要互相猜度。当今,金融市场里都是「本多终胜」。当美股有9成交易盘以AI操作后,这些AI的交易方式及逻辑成为主流。

但市场上总会有其他投资者,当中包括人或AI,会以另外一种方式思考及部署。有些时候可能是「撘顺风车」,某些时候可能是「对赌」。

以「AI操盘」,最多只会使投资者更加聪明,考虑得更加周密,但不会改变财金市场投资未来的本质。既然金融市场有冒险成份,投资者亦是参与者之一,便不可能阻止「泡沫」及「股灾」的发生。

5. AI本身已经是一个泡沫

「AI操盘」成为主流后,本身亦已可能成为一个「泡沫」。人类把部份投资决定交由AI,但又不全盘理解AI投资之底层逻辑,将会构成「经理人问题」及「资讯不对称」。

即使AI前景无限,但AI尚在发展阶段,亦需要与实体经济融合。30年前起,全球兴起资讯科技发展。个人电脑,系统,资讯传送,固网、无线网络、手机及应用程式等等发展起来。90年代起的首10年,还造成了「科网股泡沫」。即使我们知道资讯科技急促发展下,不仅会兴起「新经济」,还会增加「旧经济」的效率。但那一个板块才真正受惠呢?提供固网的公司?提供流动网络的企业?铺设海缆的公司?互联网搜寻器?个人电脑品牌?手机品牌?网游供应商?在90年代兴起的科网公司,有多少可以幸存至今?90年代想当然的「新经济」模式,有多少真的变为现实?

举例说,当年香港电讯提供VOD服务时,便曾规划出一个「未来智能家居」。我们可以安在家中观看网上电影及电视剧,还可以如看「录影带」般自由操作,不必等电视台播放。我们还可以透过电视上网,购买日常用品,甚至乎是外卖。我们亦可以透过一个电视摇控器,控制空调、灯光、热水炉、闹钟、微波炉及饭煲等等家电等等。

30年后,这些科技确实都成真了,但不是透过VOD。看电视剧及电影有Disney+或Netflix。本地的亦有myTVsuper。智能饭煲、微波炉及空调等等,都可以从网上购买,很多智能家电更是「白菜价」,不必经一间大公司组装;简单的在手机装上一个应用程式,便可以透过5G及Wi-Fi连结起来。



最终,我们并非靠香港电讯拥有这些「智能科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亦不是靠当年的VOD。很多人甚至乎连电视机也不开,所有事情皆透过手机处理。

30年前的「科网泡沫」是「真的假不了」。资讯科技是真,其应用亦是真,科技增加生产力都是真,但整个产业链如何运作,那一个环节才真正赚钱,并不是我们当年可以估计得到的。

或许,AI的发展会比90年代起的资讯科技热潮更快,但始终仍要不断尝试及从错误中修正和学习。由AI引领的「新经济」亦不可能一帆风顺及一步到位。透过AI作投资决定的涉及对未来的预算,便有机会失算。AI本身已是一个「泡沫」,亦有机会造成「股灾」。

此外,「AI操盘」模仿了人类的思维及投资智慧,似乎很快便会「青出于蓝」,但其运作模式是否真的「全盘客观」及「理性」呢?如果AI学习的对象是人,并使用人的思维,又会否可以完全排除「贪婪」及「恐惧」等「非理性」的「情绪」?

另外,人类的「贪婪」及「恐惧」虽然是「非理性」,但却是我们的生存之道。「恐惧」让我们快速应对「危险」,「贪婪」则是我们进步之原动力。人类的「情绪」或会构成破坏,但并非没有积极意义及用处。

AI在「进化」的过程里,又应否全盘排除这些「非理性」的「情绪」呢?

文:寒柏

本文链接:https://www.bijiaokuai.com/gupiao_5.html

哪些是人工智能炒股软件人工智能ai炒股赚钱吗现在人工智能分析炒股哪个公司有ai人工智能炒股人工智能炒股是骗局吗还是骗局人工智能炒股违法吗人工智能炒股的现状如何人工智能炒股回报高吗知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